2026年4月7日至9日,第110届中国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上海劳保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举办,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是观察中国劳动保护产业从传统“被动防护”向智能化、系统化“主动智护”战略转型的关键窗口。本届展会深刻反映了在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职业安全与健康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参展咨询:陆经理;151--88--26--01--35(备注上海劳保展)
上海劳保会历经百余届发展,其参展商结构、展品技术含量与议题设置,精准映射了中国劳动保护产业的演进路径。早期展会以基础劳保服、手套、安全帽等个体防护装备(PPE)为主,侧重于事故后的被动防御。而第110届展会所呈现的,是一个深度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现代化产业生态。展品范围从单一的“工作防护”扩展至“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及“应急救援”四大板块,表明产业重心已从保障个体劳动者安全,升级为对整个生产环境、管理流程乃至突发事件的系统性、前瞻性安全管控。本届展会的核心亮点在于“智护”能力的全面凸显。在个体防护层面,安全帽集成定位、体征监测与通讯功能,防护服配备环境传感器,实时将前端风险数据传回指挥中心,实现了从“隔绝危险”到“感知预警”的质变。在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板块,基于云平台的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对工厂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音等进行持续监测与数据分析,提前发现隐患,从而实现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应急救援板块则展示了如何利用无人机、机器人、应急通讯网络等技术,构建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的现代化救援体系。这种以数据驱动决策的主动防护模式,正重新定义安全生产的边界。劳动保护产业的升级,与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同频共振。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通过提供更智能、更人性化的防护装备与解决方案,展会所倡导的“主动智护”理念,直接服务于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提升工作效率与满意度的目标,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人才安全基石。同时,安全产业本身作为新兴产业,其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也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催生了新的市场增长点。结论: 第110届上海劳保会成功展示了中国劳动保护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下的升级成果。它标志着行业已步入一个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强调系统性、预见性和人性化的新发展阶段,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展咨询:陆经理;151--88--26--01--35(备注上海劳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