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探“新”:未来,这些活儿机器人都能干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内,人形机器人“夸父”每天都很忙,它承担着迎宾工作,为公众解答疑问、提供讲解和指引服务等,碰到有人问路也能自如为其带路。
连日来,类似场景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随处可见,“机器人店员”递上现磨咖啡,“机器人书法家”挥毫泼墨,机器人进行群舞表演……近百台人形机器人携手“上岗”,活跃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等场景,向与会嘉宾提供服务。年会现场如同一个大型的机器人工作现场。
“没走几步就能遇上一个机器人。”这不是科幻片,而是今年论坛年会现场的真实写照。新技术、新产品不仅集中亮相,还开始赋能千行百业,未来还有望走入寻常百姓家,给人们未来生活巨大的变化。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一场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公众驻足。两个人形机器人稳健地小步快走上前,找到足球后对准球门踢去,射门成功后还不忘和场外的观众挥手致意。
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宋安琪说:“这款踢足球的机器人拥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如果两个机器人发生碰撞,也能保持稳定,即使摔倒了也能实现一秒钟快速起身,这是基于强大的运动控制算法能力。目前已累计交付100多台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市场二次开发,下一阶段我们将开拓机器人搬运、巡检、配送等应用场景。”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常设展内设置了人形机器人展区,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灵心巧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钢琴机器人和吹笛子机器人配备了一双智能的仿人类五指灵巧手,可以模拟人的姿态,通过仿生手臂和手指的协调配合,灵活自如地演奏乐器;宇树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3米,体重约35公斤,拥有23至43个关节电机,移动速度可达每秒2米;灵宝CASBOT的人形机器人CASBOT 01是定位多场景落地的通用类脑智能机器人……
今年以来,“春晚机器人”、机器人运动等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持续出圈,让公众意识到机器人走进人类生产生活的“时间表”已在拉近。论坛年会上拥有各项技能的机器人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把人类从一些繁杂、重复甚至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北京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态运营总监崔豪通过穿戴设备,指挥身边的一款机器人做跟自己一样的动作,慢慢拿起桌子上的物品。他说:“这款机器人可代替人类在矿井、检验检疫、生化等危险场景中工作,未来还将通过大量数据和训练提升它的操作能力。”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李怡彭表示,人形机器人“天工”拥有强大的具身运控能力、具身操作能力和带有视觉感知的泛化移动能力等,能完成上肢精细作业,如超市货物分拣、收银结算、早餐备餐等。
“‘天工’是首个完成电力行业操作和巡检的人形机器人,它严格按照电力操作规程操作旋钮、按钮,顺利完成合闸、分闸等倒闸操作任务,未来还将在电力场景执行故障排查检修、应急抢险等多种高难度、高危险性任务。”李怡彭说。
未来,机器人将不仅是能走会跑、会跳舞炫技的“运动达人”,也不止步于会听指令、能干活的“能工巧匠”,它们还能实现自主地、具有泛化能力地干活,成为全能的“多面手”。
“人形机器人下一步的发展,依赖多个行业的进步。”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席悦说,工厂作业、洗衣做饭、医疗照护,机器人的工作场景非常复杂,很难通过建模一一复现,只有算法、数据、本体三方面联合迭代,才能让人形机器人更快进入百姓生活。
当前,在具身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加持之下,我国人形机器人正加快迭代进化,并逐步拓展生产生活应用场景。业内预判,未来三到五年人形机器人将在工厂中大量落地,家庭保姆和医疗护理等场景应用或许五到十年能实现。